忽然对茶感兴趣,就去找了这个纪录片来看,本来是想当作茶叶的科普向纪录片来看的,不过在第一二集之后,更多的是回归到了故事本身,茶人/各地茶的由来/以茶为生的那些人等等,也很有意思。

一个好的产品背后一定有一个好的故事

常见的制作流程

  1. 杀青: 摘下的嫩叶高温(炒、蒸、泡),抑制发酵,保持茶叶绿色,减少水分,叶片变软。
  2. 揉捻: 揉捻机来回搓压,将茶叶摊开打散以散热
  3. 渥堆: 杀青、揉捻后的一个堆放的过程,堆放后茶青由于水分高会发热,易引发了微生物的生长,温度加上微生物的环境下,茶青产生发酵,茶质被降解而变得醇和,氧化反应使颜色变得深红。

六大茶

  1. 绿茶
    1. 未发酵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不经过发酵,经过杀青、整形、烘干之后制作而成。能比较多的保留鲜叶中的天然物质,能够有效的抑制茶多酚氧化,味浓不苦,收敛性强,回味甘甜
    2. 茶性: 微寒,微苦,清热去燥,提神醒脑,但不适合肠胃较弱的人。
    3. 泡制: 冲泡水温以 85℃ 为宜,时间以 2~3 分钟。成品茶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以绿色为主
    4. 主要有: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松针茶等等
  2. 白茶
    1. 微发酵茶,采摘后,不经杀青和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制作流程简单,两三天纯天然酝酿。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干茶多白毫,远远看去白绒绒,因此得名白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很受轻度饮茶人群的喜爱,家常待客口感皆宜。
    2. 茶性: 以清凉为主,滋味清淡回甘,富含茶多糖,适合降糖人群。
    3. 泡制: 泡法简单,90~100 度水,冲泡静放 2 分钟即可。
    4. 主要有: 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不同等级的白茶
  3. 黄茶
    1. 轻发酵茶,生活中少见,喝的人不多。如同做青菜,闷久了会发黄,黄茶也是如此,像绿茶一样杀青之后,用湿热和干热两种方式让绿茶的茶叶变黄。汤色杏黄清澈,口感清爽香醇。
    2. 茶性: 性偏寒,跟绿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绿茶清爽、黄茶醇厚。
    3. 泡制: 少量 90℃ 水冲泡 30 秒1 分钟,再冲至八分满,23 分钟为宜。饮用后留 1/3 的水量以便第二泡。
    4. 按照鲜叶老嫩芽分为 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主要有:
      1. 黄芽茶: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茶、远安黄茶
      2. 黄小茶: 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
  4. 青茶(乌龙茶)
    1. 半发酵茶,但是这个“半”不准确,因为发酵程度最轻的包种茶接近绿茶,发酵程度最重的东方美人快接近红茶了。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创制于 1725 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2. 茶性: 温润,中和了绿茶和红茶,适宜人群最广,尤其需要吃得过饱、心情急躁的人群,溶解脂肪,乌龙茶所含茶多酚及咖啡碱比较多
    3. 泡制: 沸水冲泡后加盖,2~3 分钟为宜。
    4. 主要有: 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大红袍、武夷山岩茶(肉桂)、水仙
  5. 红茶(Black Tea)
    1. 全发酵茶,干茶色泽、冲泡后茶汤和叶底以红色为主调而得名,香味比较醇厚。制作工序繁多,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相比于绿茶,红茶的保存时间更长,更适应长途运输
    2. 茶性: 温润为主,无刺激调节脾胃,适合肠胃不好的人群。茶多酚类物质含量在 30%以上,味鲜而浓回味爽口。
    3. 泡制: 可用开水冲泡,时间以 3~5 分钟为佳。
    4. 主要有: 祁门红茶、政和工夫、滇红工夫、正山小种、银骏眉、金骏眉
  6. 黑茶(Dark tea)
    1. 后发酵茶(微生物发酵),发酵程度最深。黑茶种类多,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但是制作上都离不开渥堆。汤色一般较深,因渥堆时间的长短,呈黄褐色或红褐色,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2. 茶性: 性温,具有一定调节脂肪代谢的作用。
    3. 泡制: 粗料煮饮,嫩料沸水冲泡,3~5 分钟为宜。
    4. 主要有: 湖南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碎银子)等

非茶之茶

不一定非得有茶的成份,是“茶”概念的一种引申,故称作“非茶之茶”。纪录片中提到的几种是

  1. 昆仑雪菊
  2. 内蒙奶茶
  3. 广东凉茶
  4. 虫茶
  5. 花茶
    1. 种类比较多,一般以绿茶、红茶或乌龙为茶坯,配以各种鲜花,不同花种茶性不同
    2. 泡制: 热水 8090 度左右为宜,冲泡 35 分钟即可。

茶路

茶马古道、藏茶、茶背子、以前茶叶被称为战略物资是有缘由的。

口粮茶,就是作为日常来喝的茶叶,茶无上品,适口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