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准则
- 工作要深入
- 选定你的深度哲学
- 禁欲主义哲学:这种哲学通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 双峰哲学:这种哲学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它事情。在深度时间里,双峰工作者会像禁欲主义者一样工作-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在浮浅时间里,专注并非首要目标。
- 节奏哲学: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输出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
- 新闻记者哲学:这种哲学主要是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
- 习惯化
- 你将在哪里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 上述问题帮助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但是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
- 要有大手笔
- 这里面提到的包括财力、物力等,主要是为了说明主导去做这些事情的动力是严肃认真致力于手头任务的心理。推动你的深度目标占据你心理优先的地位,有助于你解锁必要的心理资源
- 不要独自工作
- 深度工作与协作有巧妙的联系
- 像经商一样执行
- 如何与什么的区别
- 找出实现某个目标的战略往往很简单,但是真正引领公司的上行反而是确定了战略之后该如何实施战略
- 4DX
- 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 抓住引领性指标(完成目标的衡量程度,有两种:一种是滞后性指标,一种是引领性指标。对于专注于极度重要目标上的深度工作状态时间)
- 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本质是产生反馈和激励)
- 定期问责
- 图安逸
- 每天在职业问题之外时常享受一些自由时光,这样才能使你得到。
- 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表层意识和潜意识)
- 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自主性注意力复原)
- 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那么重要
- 选定你的深度哲学
- 拥抱无聊
- 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需要训练
- 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 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工具这件事本身,并不能减损你大脑专注的能力。实际上减损这种能力的行为是,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
- 第一点:即使你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网络和快速回复电子邮件,这个策略也适用。
- 第二点:不论你怎么计划网络时段,都必须保证在这些时段外彻底屏蔽网络
- 第三点:在工作外也按计划使用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专注训练的效果
-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 深度工作需要专注的强度远远超出了大部分知识工作者的舒适区。
- 有成果的冥想
- 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路、慢跑、开车、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
- 建议 1: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
- 建议 2:组织你的深度思考
- 场景记忆法
- 关键在于记住一点: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提高自己专注的能力。
- 远离社交媒体
- 任何益处定势:选择网络工具的“任何益处法”: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理由使用这款网络工具。
- 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 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 关键少数法则:在许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 20%的可能原因。
- 戒掉社交媒体
- 1、如果我一直在用这种服务,过去 30 天会过得更好吗?2、人们是否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种服务?
-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 如果在你全部的清醒时间,都能给自己的大脑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在迷糊的状态下漫无目的地浏览几个小时网页,那么在一天结束时,你会觉得更加充实,第二天开始时更加轻松。
- 摒弃浮浅
- 越来越多的占用知识工作者时间和注意力的浮浅工作往往不似原本看来那么重要。
- 我们应该明白该准则的目标是减少浮浅工作在我们日程中的分量,而不是将其消除。
- 我的浮浅工作时间很多的原因在于我不知道我深度状态下该做什么,还有就是一旦进入深度状态下,我就会变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会怕自己错过什么消息或什么事情,但其实经历过几次,也没有错过什么很重要的。
-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 深度工作要求你尊重自己的时间。要做到真正尊重时间,
-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 预先计划一天的工作,好处在于可以判定有多少时间用在浮浅活动上。
-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通常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 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 心理预设?
- 5 点半之前结束工作:固定日程生产力
-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 关于电子邮件那里理解了为什么老师或者上级不愿意回复的原因,所以提问很重要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Thatched house!